13.学校校园环境建设方案
【第1/2页】
天才一秒记住【笔趣读】地址:bbiqudu.com
13.学校校园环境建设方案
校园的选址
一般来说,当学校的性质、规模及布局位置明确之后,有关部门必须进行选址的可行性论证。校园选址要根据当地城市规划,学校布点调整等众多因素综合考虑,其基本条件是:占地面积达标,就学距离适度,自然环境优美,公用设施齐全。
(1)是学校占地面积应达标。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在各个时期对不同类型的学校用地面积均有规定,但在具体执行时,由于种种原因,城市学校有许多难以达到面积指标,影响了学校正常教育工作的开展。当前,在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许多学校面临调整。拆并。新建设的学校,必须按照国家现行标准进行选址和规划设计,以确保教育现代化的实施。
(2)学生就学距离应适度。学生就近上学是根据不同年龄学生徒步上学的体力消耗情况和上学途中所需时间等因素所决定的。在我国学生就学距离一般是:城镇小学宜在500米以内,城镇中学在1000米以内;农村小学宜在1000米,农村中学在3000米以内。超过此距离的学生可住宿就读。我国关于学生就学距离的规定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规定基本相近。据日本《学校建筑规定设计》资料统计,日本小学就学距离为500~1000米,初中1000~2000米;美国小学就学距离为800~1200米,初中1600~2400米,高中2400~3200米;英国小学就学距离为400~800米,初中1500米。学生就学距离适度,有利于提高社会在教育方面的成本效益。
(3)学校自然环境应适宜。校址应选择安静的自然环境,尽量避免各类噪声;同时要远离空气污染源;凡堆放易燃、易爆等危险品或有害物质的地方,绝对不能建学校;学校周围最好有良好的社区环境,如周围有少年宫、图书馆、动植物园等。总之,安静、卫生、安全的环境是校址选择必须考虑的几个方面。
(4)公用设施齐全。这主要是指学校周围的交通设施、医疗设施等。在城市学校,往往由于居民动迁等因素,一些学生上学地点较远,如果校址的周围没有交通网点,会对学生的上学带来极大不便,故学校不宜离公共交通站点太远。此外,学校最好也不要离医院太远,这样便于学生遇到疾病或突发事故时及时送医院就治。
校园环境及其特性
校址选定后,接着要考虑校园环境的建设问题。校园环境既包括学校的教学设施,也包括其他辅助环境,如校园的花圃、树木、道路等。校园环境建设不仅保证了学校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同时也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文化内涵,影响着师生的观念和行为,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依我们看,用环境、用学生自己创造的周围情景、用丰富集体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
什么是理想的校园环境?如果一所学校的校园环境能体现出以下特性,我们可以说这就是理想的校园环境:
(1)教育性。校园环境的教育功能表现为一种耳儒目染、潜移默化的熏陶。设计新颖、造型别致的教学楼,功能齐全、美观大方的综合楼、实验楼以及带有天文观测台的科技图书楼等,都在暗示学生去渴求知识、向往科学。良好的校园环境,以其“润物无声”的功能,无时无刻都在影响着学生的知、情、意、行,陶冶学生的健全人格。
(2)艺术性。一所学校的校园环境,就是一件完整立体的艺术作品。校园环境建设,应充分体现美学原理,灵活运用“重复、层次、比例、调和、对比、简明、韵律”等美学原则,使校园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体现出美感,引导学生爱美、惜美的心理,追求积极、健康、和谐、向上的情感体验。
(3)整体性。学校环境建设,要以学校的整体背景为依据。如果看到别的学校有漂亮的喷水池,别致的假山、荷花池,就如法炮制,结果弄巧成拙,使自己的校园环境不伦不类。因此,校园环境建设不能生搬硬套,应有整体规划,既考虑到校园区域分配合理,又考虑到经费条件和实际状况。
(4)情境性。校园环境的具体、形象并带有情感色彩体现了情境性特点加校园里教学楼风格各异,花木四季芬芳,教室明亮整洁,会激发学生欢乐、振作、奋发进取的情感;教室破旧、纸屑杂物乱丢的情境,会使学生产生厌恶而不健康的情感。所以,美好的校园环境,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良好的道德情境,有利于教育者调动学生健康向上的情感,实现教育的目标。
校园的规划设计
校园环境建设要通过校园的规划设计体现出来。一般来说,在进行校园规划设计时,要根据学校的规模和性质,从整体出发,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有的地形地貌,构建一个完整的室内外活动空间,并营造出环境优美、使用方便的学校校区。
(1)是学校各部分的用地规格。校园用地可分为建筑用地、运动场地、绿化用地和其他用地等。根据学校班级、人数的不同,各用地面积也有所不同,在这方面国家一般都有设计规定,在对学校进行设计规划时,必须尽可能参照执行。
(2)是校园规划的功能分区。校园环境建设按其功能可分为教学区、体育运动区、生活区和校办工厂区。教学区要有安静的环境和良好的朝向、日照、通风条件。生活区的教工与学生宿舍应建在比较安静的地方。校办工厂(场)区应独立门院,以免造成对教学区的干扰。
(3)是校园建筑的朝向与间距。一般来说,校园建筑的朝向与当地的气候条件、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在北方地区,要考虑冬季室内的日照时间和夏季的自然通风量。中部地区,要考虑夏季通风和冬季日照的条件。南方地区,考虑避免东西晒。从建筑间距来看,校园建筑一般宜大于25米,这样能较好地满足日照、防火、通风、卫生、防震等要求。
除上述要考虑的因素外,另外像楼房的高低、过道的宽距、普通教室和专门教室(如实验室、琴房等)之间的搭配、校舍外墙的色彩和装饰等等,也都是校园规划所要考虑的问题。
校园环境的日常管理
根据国家教委1992年6月10日颁发的《中小学校园环境管理的暂行规定》要求,校园环境的管理除注意校舍选址、规划等事项外,还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严格执行升降国旗制度;
(1)校内按规定悬挂领袖像,张贴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和世界地图、学生日常行为守则等;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