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节 俄国“列特维赞”号战列舰
【第1/2页】
冯化平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趣读bbiqudu.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二十五节俄国“列特维赞”号战列舰
简介
美国的阿姆斯特朗
“列特维赞”号的故事应该从费城人查尔斯·克朗普说起,正是由于他在困境中坚持才最终取得成功,才能在30多年后获得俄国皇家海军第一艘在外国建造战列舰的合同。
查尔斯·亨利·克朗普生于1828年,是费城船厂创建人威廉·克朗普的大儿子。青年时代在海军学院学习了海军舰艇设计,1846年在他父亲的船厂里开始工作,1859年开始成为父亲商业活动中的重要帮手。
随后的几年里,查尔斯逐渐接管部分船厂的商业事务。美国内战时期克朗普设计了舷侧炮塔装甲舰的船体,内战时期美国只建造了两艘该型舰。之后还提出了建造相同的船体但改进船舷火力的装甲舰设计计划,但是美国海军的目光都被“班长”号铁甲舰所吸引,自然对他的意见不感兴趣。
费城船厂在战争期间只赢得联邦军队很少量的建造合同,不过当时人们没有料到战争后的20年间海军竟然没有任何订单建造新船!整个海军基本上停止了发展,主力舰只还都是内战时期或之前建造的。幸好费城船厂还接到些商船建造订单聊以度日。
那段漫长的岁月里,费城船厂唯一为美国海军建造的战舰就是1874年开工的“恐怖”号,理论上说是美国内战时期同名的那艘著名战舰的同型舰,但其实是完全不同的两艘舰,这艘也是装备空气压缩炮的怪异舰艇之一。
转眼到了1878年,这一年克朗普遇到了一批正在美国船厂考察的俄国皇家海军官员,由于当时俄国正同土耳其作战,同英国关系变得非常紧张,由于担心同英国也发生战争,俄国海军在远离欧洲大陆的美国寻找各种可以改装成为贸易袭击舰的商船来应付可能发生的战争。这些官员在费城船厂考察不久就买下3艘费城船厂已经造好的商船。
之后在费城船厂改造成辅助巡洋舰后加入俄国皇家海军。第4艘贸易袭击舰作为新舰开始在费城船厂建造。第二年查尔斯·克朗普在法国巴黎会见俄国海军部长时,这位海军上将对美国建造的这些舰只质量还是相当满意的。
威廉·克朗普死于1879年,查尔斯·克朗普成为船厂的总经理。进入19世纪80年代美国悄然开始了新海军的建设。约翰·瑞查船厂赢得建造第1艘新海军的钢铁战舰的建造合同。克朗普则得到了第二个,也是金额更大的合同,到1887年建造3艘舰艇。更多订单跟随而来,很快克朗普就展示了他在军舰设计建造方面的天赋。
克朗普在获得建造美国海军第l艘装甲巡洋舰“纽约”号的合同后,建议重新布置动力系统以增加军舰的水下防御,获得海军部的批准;“费城”号巡洋舰的动力部分也是克朗普设计的。说明其在舰艇设计方面尤其是动力部分设计还是很有天分的。
新海军的高速发展使得俄国皇家海军有机会重新了解这个造舰工厂。1893年巡洋舰“海军上将”号、“纳希莫夫海军上将”号、“睿恩达”号来到美国参加在这里举行的哥伦布发现美洲300周年纪念活动。费城船厂负责维修这些舰船,一些舰队中的指挥官也借此机会顺便参观了这个船厂,其中就包括这支分遣舰队指挥官卡斯纳科夫。
这位俄国将军显然对船厂的效率和能力印象深刻,尽管当时船厂内5个船坞都停满了在建的船只,但是对俄国军舰的维修却没有受到任何影响。当俄国舰队离开后克朗普仍然同这位将军保持着通信,借着这个关系也打通了和其他俄国海军高级官员之间的关节。
克朗普在战舰建造上的成就在19世纪90年代持续增长,费城船厂已经超过约翰·瑞查船厂成为全美国最成功的造船厂。截至1898年建造了那个时期美国全部11艘战列舰中的4艘,18艘巡洋舰中的7艘,两种舰只建造的总数量远远超过其他任何船厂。除了这些之外,还为日本建造了“笠置”号防护巡洋舰,质量也是一流。但克朗普并不就此满足,他甚至有更大的梦想:将他的船厂建设成美国的阿姆斯特朗船厂!他曾经妒忌地说过:“阿姆斯特朗船厂不是造船的工厂而是海军的建造者!”妒忌之余又透出羡慕。
那个时期俄国海军都是在自己国家的船厂进行大型舰艇的建造,选择美国船厂建造战列舰最可能的解释是克朗普对当时国际形势和舰艇建造需求的了解。那时,英国在任何可能建造军舰市场上均占据着统治地位。日本的“笠置”号防护巡洋舰的建造只是出于亲善的考虑,日本还是会在他们信赖的英国船厂继续他们主要舰只的建造。克朗普的船厂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海军中没有建造机会。
另一方面,俄国是一个同法国结成大陆同盟对抗英国的国家,同时也是另一个高速发展海军的国家。与英国的长期不合使其不会向英国定购任何舰艇的。
1897年克朗普在杂志——《北美评论》上发表了名为新兴的海军力量的文章,他明确地在提示俄国领导人:日本在远东的海上力量快速增长,已经改变了远东地区力量的平衡。文章随后也被欧洲的报纸和杂志所转载,多少也触动了俄国人已经绷紧的神经。
远东的需要
克朗普的努力不是白费的,当然,除非俄国不需要国外建造的军舰。情况来源于远东海上力量的改变,面对惊人速度增长的日本海军,使得俄国特别的不安,尤其是在1898年俄国占领了旅顺,双方都开始视对方为一个潜在的敌人,早晚必有一战。
大清帝国在1894—1895年的日清战争战败,被迫割让辽东半岛,这个特许权引起欧洲国家的骚动,特别是圣彼得堡、巴黎和柏林的不满。之后俄国、法国、德国组成“三国干涉”:警告日本辽东半岛必须归还中国;给予朝鲜独立地位。由于没有能力对抗这三个欧洲大国中的任意一个,日本只有黯然退让。
日本的痛苦很快就变成了事实,日本人退出了辽东和朝鲜。不过为了赎回旅顺大清帝国又多付出了300万两白银,这其中很大一部分被愤怒的日本人立刻投入到新舰艇的建造上。日本新的造舰计划是到1905年完成6艘新建战列舰,包括2艘已经开始在英国建造的战列舰。6艘类似的战列舰将在远东水域成为压倒性的优势,成为东亚的海上霸主。
1898年3月俄国夺取了旅顺港,而且把已经开始建造的西伯利亚铁路终点站从沈阳延伸到旅顺,这引起了日本对俄国更加深刻的仇恨。俄国人毫不掩饰自己对中国和韩国强烈的占有欲望。沙皇尼古拉二世无法控制自己对出海口的欲望,尤其是没有受到地理和强大海军封锁的港口。这位高兴的君主在自己的日记中记录下:“努力没有白费,最终获得了不冻港!乌拉。”
但是旅顺这个不冻港面临的问题也很多,最重要的一点是在这里没有强大的海军防御力量,俄国太平洋舰队实力此时并不强大。最大最现代的军舰就是装甲巡洋舰“纳西莫夫”号、“留里克”号,“俄罗斯”号;其他还包括防护巡洋舰“伏拉季米尔海军上将”号、“得米特里·顿斯基”和“帕米特·佐瓦”号。如果一旦发生战事,俄国的装甲巡洋舰搜索检查英国远东方面的船只,就会削弱乃至摧毁英国在远东乃至北美洲西海岸的海上贸易。为了应对日本海军的高速发展,俄国首先把在1895年开始建造的“佩特列维特”号,“奥斯利比亚”号调往远东,不过两舰属于那种可以在广阔的太平洋上长期巡航的二等战列舰,火力并不强大。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柯学世界里的柯研人》《寒门贵女》《惶惶》《预支未来,修出个人间武圣!》【书仙文学】《华娱,从神雕剧组开始!》《我能听到凶案现场的声音[刑侦]》《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人渣反派自救系统》《落崖三载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